

( 見證人:瑪喜樂 來源:網站 )
1914 年,瑪喜樂(Joyce Meredith McMilliam)出生於美國窮困的農村。7 歲那年,在教會,上帝將一顆宣道的種子悄悄放進她的心坎裡。
瑪喜樂曾讀過醫學預科課程,在她先生去世後, 41 歲的她繼續唸護理。1951 年,台灣的謝緯醫師到了美國教會,談到台灣肺結核病人很多、需要護理人員。
上帝藉這話大大晃動瑪喜樂『出走台灣』的心。只是,當時的地圖上還找不到台灣哩,她的朋友擔心從未出過國的她會在大海中迷失方向。。
1960 年,瑪喜樂帶著從美國教會募集到的大批藥品及衣物到了台灣,她先到南投埔里的基督教山地療養院(埔里基督教醫院前身)照顧患者,也到鯉魚潭的肺結核中心幫忙,深入南投仁愛、信義鄉的部落傳福音。
1964 年,『二林基督教醫院』(第一間由台灣人設立的教會醫院)成立,當時的台灣貧困,無人民福利可言。當瑪喜樂隨二林醫院醫療團義診時,看到了 222 位小兒痲痺患者。
患者有些由父母揹、有些在泥地上爬,全都是晦澀陰暗的表情。瑪喜樂目睹這些孩子的受苦及無助,真是心痛不已,她禱告、禱告又禱告。。
瑪喜樂不知如何幫起,但她憑信心倚靠神、想為這些『折翼的天使』建造一個家,而神的話也引導她、成為她的力量:『你要專心仰賴耶和華。。在你一切所行的事上都要認定祂』( 箴3:5-6 )。
於是,瑪喜樂開始了近半世紀在二林的服事。多數小兒痲痺患者失學在家、也足不出戶,她親自逐家帶他們到醫院,並邀小學老師來醫院教他們。
那時,國外的小兒麻痺患者早可藉鐵鞋、支架站立,台灣病童卻仍匍匐在地、和不可知的命運搏鬥,她心中湧起無限的憐憫、決心協助這些孩子站起來!
瑪喜樂安排患童接受手術,至於矯正手術後的醫療照顧及復健,就是她一肩挑起。1965 年 ,她暫借醫院的倉庫,首批就收了 16 名孤苦無依的患童。
瑪喜樂白天忙醫院,夜晚則張羅患童們的衣食住行,身兼慈母及嚴父。她為嚴重肢障而無法自理大小便的孩子處理穢物,從不假手他人。
沒多久,保育院患童已增至 70 餘人,怎麼辦?瑪喜樂毅然返美變賣部分家產、再四處募款,但錢還是不夠。就在愁苦之際,加拿大的世界展望會匯來一筆捐款,剛好解決差額,真是神幫助呵!
1970 年,瑪喜樂創辦了喜樂保育院。最初她除了行政管理、還兼駕駛及院舍打掃。然後在神的賜福下,1973 年增蓋兩棟院舍,1976 年興建禮拜堂、物理治療室、圖書館和辦公室,1985 年建設籃球場。
台灣『小兒麻痺疫苗預防接種』全面推廣後,患者就明顯減少了,所以後來保育院也兼收孤兒及智障兒童,1988 年興建啟智大樓。1997 年喜樂養護中心落成,照護重度成人智障或失智症者。瑪喜樂更忙到不能退休了。
許多人因著瑪喜樂的付出而改變了一生,請看下面見證:
林玉嫦,3 歲時因小兒麻痺而被『丟置』在台中育幼院,她心中十分怨恨無情的父親。6 歲那年,瑪喜樂帶她到二林,並讓她上學、一路拉拔她長大。
林玉嫦說:『如果沒有阿嬤,我現在可能爬在地上行乞,阿嬤不但讓我重生,也讓我學會寬恕,我不再怨恨父親』。
鄭清煌,除了罹患小兒麻痺、還合併先天性軟骨症,大大小小骨折不下 50 次。在他進二林後不久,不慎翻倒輪椅、再度骨折。瑪阿嬤立刻載他去急救,許多醫院拒收,阿嬤則漏夜連絡醫師,忙了數個小時才把他病情穩住。
瑪阿嬤帶他們早禱,常以聖經的故事勉勵他們不要因殘障而自暴自棄。她強調殘障並不是罪惡,最重要的是殘而不廢,寧做一株『心安草』、也不要像葡萄藤般終日依賴於架上。
瑪阿嬤對孩子的愛可說是掏心掏肺、毫無保留,甚至將薪俸當作院內孩子的生活費。當地商家感念阿嬤的恩澤,都不向她收錢,令她萬不得已才出門購物呢!
許多患童是爬著進院、走著出去的,瑪阿嬤陪著他們起身、走路、迎向人生的風雨。他們走出去後從事各行各業,也都不忘以『喜樂』為名,這真是神的愛灌溉出來的奇蹟。
有『美國阿嬤』之稱的她說:『我是美國的鄉下人,但我更愛當台灣的鄉下人』。2007 年,瑪喜樂安息主懷,享年 93 歲。
瑪喜樂將她的一生獻給神作為活祭,『愛神愛人』是她一生的堅持。她說:
『沒有任何一件事的誕生是因為我的技術。當我被呼召時,我就來了。只有那位可以成就大事的神,使用任何我們願給祂的東西。如果你有機會去愛祂和服事祂,就去做吧!』
親愛的神的兒女,讓神的愛因我們的委身與見證、使更多人蒙福吧!